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2月14日公務員考試申論時評閱讀推薦: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莫讓心理‘凍齡’”的評論文章,閱讀本文對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能力培養(yǎng)和申論熱點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莫讓心理“凍齡”
走向成熟就是獨立得更徹底而又聯(lián)系得更緊密,成熟的代際關系也需要這樣獨立的邊界感和緊密感:能在家庭關系的滋養(yǎng)和反思中,不斷更新自己
“我有個‘巨嬰’姐姐!”春節(jié)假期歸來,和友人相聚閑聊,一位90后朋友的吐槽點燃了聊天的熱度。
聽朋友講述方知,她口中的這位姐姐30多歲了,去年也有了孩子,然而她的小家庭卻仍然依賴父母養(yǎng)著。事實上,她的父母只是縣城里最普通的公務員,本來沒有富余的經(jīng)濟條件為女兒在深圳買房,但是禁不住女兒的一再吵要,雖然步入老年,卻要每個月為女兒還數(shù)萬元的房貸,還要幫著照管小外孫。
“她和姐夫的工資都只有4000元左右,卻一味要求‘高品質(zhì)’的生活。”朋友講道,化妝品、衣物,就連小孩兒的尿布她都要買最貴最好的牌子,小夫妻倆的工資根本不夠應付日常的開銷……
“既沒有為自己人生負責的能力,也沒有感恩的意識,兩項都不及格!”聽完故事,另一位朋友的評價簡短,卻道出了“巨嬰癥”的令人厭惡之處——缺乏與人相處的邊界感,沒有不依不傍的獨立意識,是成年人在心理上的失態(tài)。
的確,重視家庭本是我們溫情的傳統(tǒng),父母對孩子的生活給予適當?shù)膸椭疽矡o可厚非。但是,如果兒女不顧及父母的現(xiàn)實狀況,一味索取,就難免會被貼上“巨嬰癥”的標簽。
其實,如果留心身邊的生活,那些帶著“凍齡”心理生活的人,由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獨立性,失去的不僅是與家人相處的健康關系,更重要的是放棄了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擔當。不久前,有一檔電視綜藝節(jié)目《中國式相親》的節(jié)目設置引發(fā)爭議:節(jié)目采取帶父母相親的形式,由父母來決定自己的子女要不要跟相親對象牽手。爭議點就在于,面對婚姻這樣重大的人生選擇時,當事者本人居然被置身事外,這樣的決定都要父母來做,誰能對他的人生負責呢?
獨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礎。兒女一方“無負擔地”不客氣,父母一方“無意識地”不拒絕,“巨嬰癥”折射的成年人獨立性欠缺也是當下我國代際關系亞健康問題的反映。親情固然溫暖,但也需要有正確的表達方式。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直接關系下一代的習慣延續(xù)和心理成長。持有平等和尊重的姿態(tài),遠比強調(diào)父母權威或者包辦式的培養(yǎng),更能增添孩子積極的人生力量。
而對于成年人來說,更要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意識,面對選擇不依賴,與人相處包容和理解,不過分干涉他人,同時對于別人的過分干涉溫和而堅定地拒絕。走向成熟就是獨立得更徹底而又聯(lián)系得更緊密,成熟的代際關系也需要這樣獨立的邊界感和緊密感:能在家庭關系的滋養(yǎng)和反思中,不斷更新自己。
豐子愷有言:“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世界!弊鳛橐幻赡耆,唯有拒絕心理上的“凍齡”,遵循磨礪成長的法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