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guān)注微博
資料分析陷阱部分主要是指解題中常見的陷阱。今天我們來深入分析命題人常設(shè)陷阱的特點及應(yīng)對策略,幫助考生走出誤區(qū),提高正確率。
學習陷阱這部分的知識,可以幫助考生在掌握基礎(chǔ)知識的基礎(chǔ)上,更加充分地了解資料分析題目特點,從細節(jié)上對這部分知識查漏補缺。
一、四大時間陷阱
1.時間點陷阱
例1 國家統(tǒng)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qū)、市)6.8萬個農(nóng)村住戶的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05年上半年農(nóng)民現(xiàn)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2004年上半年農(nóng)民人均現(xiàn)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 )。
A.12.5% B.13.1% C.14.1% D.10.9%
解析:此題答案為D。方法一,因為2005年的實際增長率比2004年高,那么2004年的實際增長率肯定要低于12.5%,選項中只有D符合條件,所以可以直接選擇D。
陷阱分析:題干所問的是“2004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給的是2005年上半年,很可能會混淆而誤選A。
2.時間段陷阱
例2
3. 時間間隔陷阱
時間間隔陷阱應(yīng)對策略:1.在年均增長率(量)計算中的時間間隔計算公式=末尾年份-起始年份。示例:從2001年到2008年,間隔年份為2008-2001=7年,而不是總年份2008-2001+1=8年;2.清楚資料分析中的基期年份是哪年,一般情況下,求“2001-2008年的年均增長率”,其基期年份應(yīng)該是2001年。
陷阱分析:時間間隔陷阱。題干要求的是平均每年增加的人數(shù),從1998 年到2002 年間隔了2002-1998=4 個年份,不能按照1998 年到2002 年一共有4+1=5 年來計算。如果把間隔年份算成是5年,zui后會計算出錯誤的答案(30.2-24.9)÷5=1.06萬人=10600 人。
2.材料中兩種單位混用
例6 根據(jù)土地利用變更調(diào)查結(jié)果,2005年全國耕地12208.27公頃(18.31億畝);園地1154.90公頃(1.73億畝)……與2004年相比,耕地面積減少0.30%,園地面積增加2.31%。
2004年全國園地約為( )。
A.1.69億畝 B.1128.82億畝 C.1.77億畝 D.1249.77億畝
解析:此題答案為A。2004年全國園地面積約為1.73÷(1+2.31%)≈1.73×(1-2.31%)= 1.73-1.73×2.31%≈1.73-2×2%≈1.73-0.04=1.69億畝,zui接近的選項是A。
陷阱分析:如果不考慮選項的單位,以公頃為單位來計算,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1128.82萬公頃,會誤選B項。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