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2013年11月30日省人社廳遴選公務員面試真題
(時間15分鐘,滿分100分)
第一題:某校園食堂的浪費現象嚴重,保潔員的工作量增加,請談談你的看法。
(主要測評要素)現象分析。
參考要點:
(1)闡述熱點背景。根據相關媒體報道,2013年5月以來,煙臺大學七位餐廳保潔員以吃學生剩飯的方式提醒大學生勤儉節(jié)約,《中國青年報》刊發(fā)相關報道引發(fā)社會關注,尤其在大學生中引發(fā)熱烈討論。七位餐廳保潔員的舉動,旨在為青年學子傳遞“勤儉是一種美德、勤儉是一種習慣”的理念,令人動容。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每個人都當有所觸動并付諸
行動。
(2)節(jié)約是一種習慣。教育部下發(fā)《關于勤儉節(jié)約辦教育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的通知》,針對目前部分高等學校食堂餐桌浪費情況仍然比較嚴重的現象,持續(xù)推進“光盤行動”,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開展反對餐桌浪費專項行動。
(3)不能讓“勤儉”教育成為“一陣風”。修身,則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齊家,則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治國,則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jié)儉敗由奢”。可以說,節(jié)儉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勤勞是我們的文化基因。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人人躬行節(jié)儉,那將是多么巨大的財富。反之,如果每個人都浪費,那又將造成多么巨大的損失。勤儉節(jié)約、反對浪費,是每一位公民應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素養(yǎng),也是我們這些大學生、青年人應該自覺踐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節(jié)儉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尊重糧食、尊重勞動,也尊重自己。但是不能讓‘勤儉教育,成為一陣風,要讓勤儉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觀念和習慣,在高校建立一種以勤儉為榮的約束機制。”
第二題:單位老同志把任務都交給你,造成你的壓力很大,你怎么辦?
(主要測評要素)心理調適。
參考要點:
(1)我認為工作緊、任務重、壓力大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這樣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應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創(chuàng)新性地去開展工作。對此,我應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老同志交辦的“任務”。
(2)我會在日常的工作中虛心向老同志學習、請教,學習他們的業(yè)務知識、工作技巧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請他們給予我?guī)椭椭笇В钥焖龠m應單位的環(huán)境,熟練掌握業(yè)務技能。
(3)刻苦鉆研業(yè)務,根據日常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將日常工作和老同志交辦的工作結合起來,分清輕重緩急做好統(tǒng)籌安排。
第三題:習近平總書記說,民生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主要測評要素)綜合分析。
參考要點:
(1)民生的改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艱巨的、復雜的工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這深刻闡述了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長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堅決的責任擔當。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思想的具體體現,需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實現經濟發(fā)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huán)。這就要求政府要有長期抓、堅持做的決心和作為。要善始善終、善做善成,接力奮斗、持續(xù)努力,杜絕臨時觀念和等要靠思想。要狠抓落實、一抓到底,切忌虎頭蛇尾、一曝十寒,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不斷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善于涉險灘、破難題,以更大的勇氣、更堅的決心、更強的魄力,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全面推進民生幸福工程,不斷刷新“民生高地”的惠民高度,讓老百姓過上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持續(xù)穩(wěn)步增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險體系初步建構,醫(y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教育改革不斷向前推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這些事實告訴我們,當國家富強之夢與人民幸福之夢交織在一起,一定能迸發(fā)出改變命運、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