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內容摘要: 海外高層次人才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在人才工作考核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各地各部門不惜出臺重磅政策,給予特殊待遇,競爭異常激烈。
近年來,各地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海外引才舉措,引進了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但還存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引才政策惡性競爭。海外高層次人才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在人才工作考核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各地各部門不惜出臺重磅政策,給予特殊待遇,競爭異常激烈。一些海外人才的多頭聯(lián)系、待價而沽,各地競相抬高政策優(yōu)惠幅度,造成地區(qū)之間的惡性競爭。在一些地方,一個縣出臺人才引進工程,其他縣也出臺相關政策,并加大政策優(yōu)惠力度,你給300萬,他就給400萬,盲目提高資金扶持力度。
人才引進短期化。由于“養(yǎng)才”成本比“用才”成本要高,一些民營企業(yè)喜歡短期引才、項目引才,引才往往僅限于某個科技項目或產品研發(fā)攻關,項目結束后隨即放棄人才。還有一些企業(yè)引才時答應開展長期合作,一旦項目或產品研發(fā)成功,就變相降低待遇、惡化工作環(huán)境,倒逼人才離開。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影響了地方對人才吸引力。
人才引進評審難。評價是引進人才的首要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引才的質量和成效。但是,一些市、縣(區(qū))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過程中,經常面臨“人才工作部門自身不會評或評不準”、“委托別人評價缺渠道和主體”的難題。受制于“評審難”的困擾,一些市、縣(區(qū))只能采取定期受理、集中評審的方式,這種評審方式存在諸多缺點,很多優(yōu)xiu人才和項目,往往因為“等不及”、“耗不起”而流失掉。同時,因為缺乏權威評價支撐,一些地方人才部門甚至對引才工作產生畏難情緒,害怕評價不準造成引錯人、用錯人。
市場與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目前,各地人才引進工作行政主導的特點非常明顯,主要由各級黨委政府通過規(guī)劃重大引才工程、建立各種引才平臺載體、到海外推介招聘等方式來推動實施,市場化的人才中介機構、社會組織作用發(fā)揮得非常不夠。在海外引才的起始時期,由黨委政府主導主推,可以集中優(yōu)勢資源,在點上實現快速突破,形成效率優(yōu)勢和示范效應。但到了一定階段以后,沒有市場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引進人才的可持續(xù)性就會受到影響,一些工作部門反映的“渠道很少、方法不多、工作很難”,就是zui好的例證。
人才政策宣傳不夠。人才政策的制定出臺和宣傳使用還存在“兩張皮”現象。一些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還沒形成“找人才政策、學人才政策、用人才政策”的習慣,加之一些地方在制定出臺人才政策后宣傳推廣不夠,一些企業(yè)和人才對人才政策知之甚少、用之不多,導致人才政策的使用頻率和整體效能不高。
-----------浙江省寧波市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 趙全軍
尚邦公考
微信號:dxgwyedu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