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關鍵詞:就業(yè)難題
1.新聞背景
又到大學生畢業(yè)季,就業(yè)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更引起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心。習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時,勉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yè)觀念,同時要求加大對高校畢業(yè)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支持力度,對就業(yè)困難畢業(yè)生進行幫扶,增強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職業(yè)轉換能力。
有工作、有飯吃、有房住、有學上,也是百姓zui基本的愿望。“四有”之中,就業(yè)是核心。有工作,就可以自食其力,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所以說,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各項經濟指標中,就業(yè)率往往受到特別的關注。
2.觀點看法
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力是寶貴資源,但同時就業(yè)也是世界難題。今年我國大學畢業(yè)生數量再創(chuàng)新高,加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人口基數大、人才結構不均衡,就業(yè)問題在中國尤其難,非從全局高度重視無法破解。
就業(yè)一頭連著用人單位,一頭連著廣大求職者,探尋就業(yè)難題的“中國解法”,需要兩頭著力。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必須立足中國現實“挖潛”,用好政策杠桿,繼續(xù)簡政放權,釋放企業(yè)活力,以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而對于廣大求職者來說,“家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既要歷練本領,也要提高“情商”,進一步革新就業(yè)觀念、放寬就業(yè)視野,不斷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發(fā)展是第yi要務,也是解決就業(yè)的不二之選。沒有一定增長,不足以支撐就業(yè),解決就業(yè)問題,從根本講要靠發(fā)展。只有把經濟發(fā)展的蛋糕做大,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就業(yè)機會,根本上改變僧多粥少的總量矛盾。由此可見,對于我們這個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就業(yè)形勢越是嚴峻,就越要一心一意謀發(fā)展。
關鍵詞:誰偷走了80后的銳氣?
1.新聞背景
5月14日,《人民日報》文章《莫讓青春染暮氣》中提到,似乎在一夜之間,80后一代集體變“老”了。先是懷舊。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里穿著;晟榔鲂南奶,懷念看過的連環(huán)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再是嘆老。一群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嘆“老了”“心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是什么,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
該文章在人民網官方微博上一經轉發(fā),便引發(fā)大量網友熱議。有人表示“含淚中槍”;有人提出反對,稱80后們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其實還是很陽光的;也有人指出,是什么讓80后如此“早衰”?真的能怪80后嗎?
對于這種看法,一些網友表示了認同,“土豆先生”就簡短地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是啊,心累、心老。”網友“我是社工寶”則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不同意見,大意為:80后表現的暮氣沉沉,其實是成長環(huán)境、就業(yè)壓力和社會壓力共同造成的,唱老男孩、懷念小時候,其實是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青蔥歲月。此外,甚至還有90后網友留言稱,別說80后了,就連90后也越來越感覺到壓力了!
2.觀點看法
80后一代染上暮氣,有多重原因。比如艱難的生存壓力。權威統(tǒng)計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將達到699萬,被媒體稱為“史上zui難就業(yè)季”。就業(yè)大軍中既有90后,也不乏80后(碩士畢業(yè)生、博士畢業(yè)生),工作難找,心力交瘁,愁眉不展,哪有活力、銳氣可言?
應該說,大多數的80后都結婚生子了,梳理他們的人生關鍵詞,“房奴”一詞不可略過。有人說:“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大[微博]學一畢業(yè)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边@是戳中80后焦慮的精辟之論。當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臨一百多元甚至數百元的房貸,壓力便如潮水般襲來,年輕人哪還有心情過浪漫而精致的生活?哪還有余錢追求豐富而美好的人生?
就業(yè)升職等方面存在的社會不公,也容易摧毀80后的斗志。拼爹,這是另一個關鍵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卓元稱,“拼爹”現在已不是個案,“一個靠拼爹才能出頭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社會。上一代的資源優(yōu)勢,必須通過公平的渠道進行傳遞,必須給底層的人看到向上流動的希望。做到這一點,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拼爹流行,絕對會讓其他年輕人變得心灰意冷、滿腹怨氣,甚至心生絕望和恨意。
80后缺乏朝氣,缺少那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霸氣,也與顧慮太多有關。今天,考“碗”大軍興盛,進入公務員行列是不少年輕人的zui大渴求,之所以如此,無非是看中工作的穩(wěn)定,可靠的保障以及或隱或現的福利。
讓80后暮靄沉沉的因素還有很多,但同樣應該看到,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會太輕松。白巖松認為,“我覺得每一代年輕人都不容易,……你們現在擔心的是房貸,我們那時住地下室,從來沒想過有一天還會有自己的房子和車。青春從來就是不容易的代名詞!鼻啻禾^瀟灑也許就變成了虛擲,有壓力才有追求,但青年人大都希望在一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的環(huán)境下追逐夢想。
梁啟超說過,“茍學校青年能人人磨煉其腦力,堅定之意志,倡為風氣,普及全國,則誠國家無疆之福也。”青年有活力,有沖勁,本應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只有祛除暮氣,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理想、體現個體價值。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如果都能保持一股朝氣,這是人生之幸,也是國家之幸。
關鍵詞:“手哥”——出名也要有底線
1.熱點背景
zui近微博上有位極其走紅的人物,網名“留幾手”,人稱“手哥”。從去年11月開博至今,“手哥”的粉絲已經超過500萬,每一次對網友照片的惡語相向,都會被轉發(fā)上萬次。他的一些“經典語言”也在不少網民中成為流行語,還有一些人更是不惜山寨他的網名,以博得更多關注。在微博上隨便一搜,“留幾手爺爺”、“留幾手他姐”、“留幾手他哥”……“手哥”的“親戚”滿屏皆是。當然還有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模仿起他的語言,爭相做起了他的“同業(yè)者”——不就是損人相貌嗎?那就讓毒言惡語來得更猛烈些吧!也有所謂的“學術派”,在“科學理性”精神的感召下堂而皇之地著寫“論文”,深入淺出地闡發(fā)如何才能煉成如“手哥”一般的網絡“毒舌”——臉皮厚、嘴巴毒、持偏見、樹名言……紛紛列入這份“葵花寶典”。
“留幾手”之所以出名,其“特長”在于對網友照片進行惡毒點評。他的語言極盡污蔑調侃之能事,動輒用“負分”將網友之相貌貶損得“酣暢淋漓”,且常常爆出粗口,幾近人身攻擊。也有極少數的美女能夠在“手哥”那里得到“正分”,那簡直就是人生莫大的榮譽,可謂高山仰止般的“尊貴”了。
但凡尚有廉恥之心的人,要承受這等罵名,真是挑戰(zhàn)內心極限。但有意思的是,諸多網友不僅沒有“避而遠之”,反而拼了命往上湊,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的照片,盡各種諂媚之能,只為求“手哥”一番虐罵。這其中,既有普通網民,也有影視明星;既有中國公民,還不乏外國人。
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主動找罵?“手哥”以他慣有的犀利風格一語道破天機——玩笑是假,出名是真!“手哥”說,每天大概能有上萬人請他點評照片,私信都看不過來。這些人中,有發(fā)別人照片惡作劇的,有發(fā)自己照片自娛自樂的,而更多的則是博出名的。“很多被我點評過照片的人,都會上當天的熱搜排行榜,這樣就會有一些小模特、小演員找我,被我點評了,粉絲就多了,自然就紅了。”
2.觀點看法
社會轉型期的高速新陳代謝,為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許多文化失范現象也隨之裹挾而至。這些現象的背后,是社會心理、道德邏輯、文化操守等基本底線的失守和淪陷,而歸根結底,則是一些人在社會價值取向上的扭曲。
揚名立萬之心,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今昔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如果說過去的人想出名,憑的還是令人嘆服的好風骨和真本事,揚的是“美名”,而今這些以“罵人”或“求罵”出名的人,則真的是出的“惡名”、“臭名”了。過去,“臭名昭著”還是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現如今倒真真兒的變得曖昧起來了。
只要出了名,不管“美名”還是“惡名”、“臭名”,都會有巨大的利益不請自來。求廣告代言的,邀請當節(jié)目嘉賓的……各式各樣的機會,從網絡世界轉移到現實社會,出名者的身價立馬暴漲,其中的誘惑自不待言。這樣的例子,近些年來屢見不鮮,也就難怪這么多人都想當“毒舌”,也另有這么多人想被“毒舌”罵了!
究竟是誰為“惡名”、“臭名”之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是什么讓他們擁有如此高的身價?是誰在“審丑”文化的滋長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試問,如果這個社會真的能做到以美為榮、以丑為恥,對那些憑借“曬丑”嘩眾取寵的人和行為漠然視之,還會有這么多人不惜拋卻尊嚴與廉恥來扮演小丑嗎?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