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我們經常說面試即生活,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向別人舉例子,有時候講道理難以說服別人,就可以舉例子來讓我們的溝通對象相信我們的觀點。其實在公務員面試中也是一樣,我們經常要說服考官,或者要說服題目情景中的溝通對象,那么舉例子就是個好辦法。
首先,舉例子可以應用在哲理類的題目中。在回答哲理類題目中,我們從題干中得出一個道理,那么在我們告訴考官這個道理之后,有一個分析論證的過程,要向考官展示這個道理的正確性,也就是要說服考官相信這個觀點,此時就可以舉例子。
如:某個島上的居民都不穿鞋。甲乙兩個推銷員來賣鞋,甲一看沒市場,回去了。乙看全是市場,送給島上的國王一雙鞋,從而讓穿鞋成為時尚,他成功了,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解析:這個哲理題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打破固有觀念,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維,才能打開事業(yè)上的新局面。在分析論證階段,我們要說服考官,證明這個道理的正確性,光靠理論講解有時很難讓人信服,如果能夠結合自己、身邊人或者歷史人物來舉例子,就更容易說服他人。比如,在這里就可以舉個例子:七十年代后期,全國上下都在討論如何搞好經濟工作時,大多數人都覺得在社會主義國家搞市場經濟簡直是引狼入室如洪水猛獸,但是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態(tài)度鮮明地支持搞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事實證明,沒有鄧小平這種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通過事例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
其次,舉例子也可以應用在考察綜合分析能力的社會現象類題目中。
如:重慶有一位開了十八年公交車的女司機, 她的丈夫是一個富商, 家里有別墅、豪車。有人認為她應該在家里享福。她卻說她喜歡這份工作,這份工作可以給她帶來樂趣。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這位女司機身上有滿滿的正能量,其中有一點就是她那種健康的擇業(yè)觀,她擇業(yè)的標準是工作給自己帶來樂趣,而不是其他物質方面的東西,這和社會上很多人的擇業(yè)觀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在對此事分析論證時就可以舉個反面例子來突出這一點。如: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擇業(yè)的標準就是工資高、環(huán)境好。我鄰居家的孩子,畢業(yè)兩年換了四份工作,zui后干脆在家啃老,頻換工作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工資太低,這樣一種偏激的不健康的擇業(yè)觀不但不利于他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也不利于家庭社會的和諧。我想,即使他找了一份工資高的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它,因為沒有對工作的認同愛好,很難長期堅持干下去。這是通過身邊發(fā)生的事例來襯托這個女司機的正能量。
再次,舉例子也可以應用在現場模擬類題目中,很多現場模擬題都是勸說別人,且現場模擬的題目答題素材并不僅限于題干,因此也可以通過舉例子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
如:在長江大橋,一位女青年因感情失意欲跳江自殺,你恰好路過那里,請問你會如何勸說她放棄自殺念頭,請現場模擬。
解析:在說服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舉例來拉近感情距離進行勸說,如:其實我也曾經有過和你相同的經歷,被前任男友拋棄過,我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了,買好了安眠藥只想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后來我想到自己的父母,他們已經老了,如果我死了誰來照顧他們呢?所以我挺過來了,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了,我已經有了新的幸福,回想起來我覺得當時真的是太傻了。通過這樣一種自身相似的經歷來說服溝通對象。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