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作風建設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到一個政黨的生死存亡。狠抓作風建設,沒有“回頭路”,必須堅定信心馳而不息地走下去;也沒有“回頭箭”,必須堅定目標堅持不懈地抓到底。抓好作風建設,既要有抓“牛鼻子”的精準,始終突出問題導向,也要有“十個指頭彈鋼琴”的協(xié)調(diào),處理好寬與嚴、大與小、點與面、強與弱、明與暗等五種關系。
處理好寬與嚴的關系。作風建設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松一松、歇一歇就會反彈回潮。尤其是一些“四風”陋習頑疾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要徹底根治絕非一時之計、一日之功。作風建設由嚴到寬易,由寬到嚴難。必須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必須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個環(huán)節(jié)接著一個環(huán)節(jié)地抓;必須保持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的勢頭,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治。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嚴肅懲處,沒有特權(quán)、沒有特例,不開口子、不留死角,把嚴的作風傳承下去、把嚴的形象樹立起來、把嚴的紀律執(zhí)行到位,持續(xù)釋放“越往后執(zhí)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作風建設無小事。只要是紀律規(guī)矩劃定的紅線、底線,誰都不能觸碰和逾越,因為“針尖大的窟窿也能透過斗大的風”,在“四風”問題上沒有孰大孰小、孰輕孰重的說法。如上下班紀律,這本來就是對黨員干部最基本的紀律要求,體現(xiàn)的是黨員干部最起碼的紀律規(guī)矩意識,如果上下班紀律都執(zhí)行不了,自由散漫、尸位素餐慣了,久而久之損害的就是“實”的工作作風,影響的就是黨員干部的形象公信,最終也就疏遠了黨群干群關系。作風建設沒有“抓大放小”一說,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方面,對違規(guī)收受紅包禮金、違規(guī)公款吃喝、違規(guī)發(fā)放津補貼等整治重點,要做到重拳出擊;另一方面,對違反上下班紀律等常見性問題,也要始終警鐘長鳴。
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弊黠L建設需要緊盯“關鍵少數(shù)”,看牢關鍵崗位、關鍵環(huán)節(jié),做到精準發(fā)力,尤其是要發(fā)揮出黨員領導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不僅要呵護好“樹木”這個點,還要呵護好“森林”這個面。要堅持把狠抓作風建設與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結(jié)合起來,層層壓實各級黨委(黨組)的主體責任和各級紀委(紀檢組)的監(jiān)督責任,層層強化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意識,解決好壓力層層遞減以及“正職熱、副職冷”“上級熱、下級冷”等問題。既要抓好正面典型的引領導向作用,也要抓好反面典型的懲戒震懾作用;既要在常抓“關鍵少數(shù)”上下功夫,也要在長抓“絕大多數(shù)”上求實效。
處理好強與弱的關系。有人說,抓作風建設的力度太強了,“隱形福利”沒了,工作積極性也就弱了;條條框框太多了,標準要求太高了,有些“為官不易”了。甚至有人認為反腐敗斗爭和作風建設影響了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和幸福指數(shù),拋出了“過頭論”“拐點論”,認為這一工作應該緩一緩了。然而,從當前查處的一些頂風違紀典型案例來看,真相絕非如此。作風建設好比“彈簧理論”,即“你弱時它就強,你強時它就弱”。作風建設不是不抓也可,而是非抓不可,必須把紀律和規(guī)律樹起來、嚴起來。對于那些“心存僥幸”、“我行我素”以及總以為“法不責眾”之人,就是要保持節(jié)奏不變、力度不減,做到露頭便打、違紀必究。
處理好明與暗的關系。“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要加大對黨紀條規(guī)、禁令制度的宣傳教育力度,讓明規(guī)矩入腦入心,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加大對面上的明查力度,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對那些潛規(guī)則敢于動真碰硬。對于不構(gòu)成違紀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善于運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的方式,促使懸崖勒馬幡然醒悟;對于構(gòu)成違紀的問題,就要做到發(fā)現(xiàn)一起嚴肅查處一起,對該點名道姓公開曝光的,決不遮遮掩掩。同時,也要加大暗訪的力度,對于那些花樣翻新、隱身變種的“四風”問題,要借助第三方力量,做到在明處保持高壓態(tài)勢,在暗處做到出其不意。尤其是要暢通群眾監(jiān)督渠道,通過“隨手拍”、“一鍵通”等平臺,讓“四風”問題無處遁形。
作風建設是一場持久戰(zhàn),從不敢為到不能為、不想為,注定是一個長期反復曲折的過程。要處理好寬與嚴、大與小、點與面、強與弱、明與暗的關系,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