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guān)注微博
政法干警備考中切忌急功近利,為了準備哪個科目而完全放棄其他。尤其是申論,僅僅在集中練習(xí)寫作時做積累遠遠是不夠的,功夫要下在平時。在言語類類知識中,看到好的語詞、邏輯和過度方式,我們都要嘗試去模仿。
備考要下功夫不假,但我們也要注意巧用功夫,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在言語類知識中,如果題干是“……,但……”,“不僅……還……”這兩類復(fù)句,讓考生做主旨概括題選擇時,我們可以利用規(guī)律秒sha。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這兩種復(fù)句代表了中國人思維和言語邏輯的智慧,有重點,有轉(zhuǎn)折,這種言語或行文方式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也是可以應(yīng)用到申論寫作中去,可以起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下面以一道行測真題為例,為大家進行詳細解析。
例:有時候律師的辯護很可能開脫了兇手,有損公共道德,但他們“完美”的法律服務(wù)沒錯。因為法治之法是中性的,它超越道德;而“平等對抗”的訴訟程序,須保證被告人享有他所購買的一切法律服務(wù)。即使被告人真是兇手,律師幫他勝訴獲釋,正義受挫,從法制“程序之治”的長遠利益來看,這也還是值得的,失敗了的正義可在本案之外。
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法制與道德是相互對立的
B.在一個單一的案件中找不到正義
C.維護法制程序的意義大于一時的伸張正義
D.為了保證法制程序的實施,律師常常不得已而為之
利用關(guān)聯(lián)詞法,我們可以快速找到“但”、“因為”、“而”、“即使”、“也”、“還”等,題干中會有多個層次,弄清主次才能正確做出選擇。其中“但”、“而”是轉(zhuǎn)折的,語句的重心都在后半部分,“即使……也”重心是“也”的部分,“還是”之后是重點,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做出判斷,答案為C。
做完題目不是目的,而是要掌握做題思路和技巧。而這個題目題干的行文邏輯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它一波三折,曲線前進,但又不失全面和嚴謹。我們可以從中提取出一種行文的言語:(有時候+事實+一個判斷)+(做出這樣判斷依據(jù)的概述)+(依據(jù)的展開,合情合理,做出和開頭事實相關(guān)的一種假設(shè),闡明之前判斷的一樣。“從……的長遠利益來看,……還是值得的”)。如果考生能在平時有意識地區(qū)模仿,并把這種思路爛熟于心,那么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題目,都能迅速地寫出新穎、有高度的觀點和論述,既合情合理又邏輯嚴密,這樣的寫作能在短時間內(nèi)引起閱卷者的眼球。
古語云,“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敝挥性谟行r間內(nèi)做多個科目的橫向互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xué)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