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公文寫作,固然有一些基本的“套路”“技巧”,但歸根結底,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哪怕我們掌握了zui高級的技巧、zui優(yōu)美的語言,如果內容是蒼白的、思想是貧瘠的,整篇文章的水平也不會高。公文寫作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年輕干部如果致力于從根本上提升,需要靜下心來,耐著性子,苦練“內功”。
苦學習
人們總說一句話:文字是思想的反映。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思想,文字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思想從哪里來?還是從學習中來。有的同志可能會說,現(xiàn)在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學習,哪有時間寫作;還有的同志會說,爬格子太辛苦了,又不顯山露水。這還是從骨子里存在著惰性,存在著畏難情緒。學習是苦的,更是要逼著自己的。一位領導同志曾經(jīng)說過:“白天走干講,晚上讀寫想!敝灰嫦耄欣щy都是可以克服的。眾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在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lián)握憬∥瘯浧陂g,在《浙江日報》上開辟了《之江新語》欄目,先后發(fā)表了短論232篇,平均不到一周就發(fā)表一篇。在任務那么繁重、工作那么繁忙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做到學習不止、筆耕不輟,何況我們普通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學習是苦的,但一旦堅持下來,就會覺得不那么苦。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狀態(tài)、一種自然、一種內生動力,往往就會發(fā)現(xiàn),每天不看幾篇好文章,睡不著;每天不背幾段好語句,睡不好;每天不寫幾段話,睡不穩(wěn)。學習是苦的,可是苦中有樂,可以苦中作樂。很多寫稿子的人自嘲:“少壯不努力,老大寫材料”“舉頭望明月,低頭寫材料”“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材料”“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寫材料”“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今天上班寫材料”,等等,確實說出了寫材料之苦。但仔細想想,很多同志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當碰撞出一個精彩的點子時,我們會歡呼鼓舞;當思考出一個極佳的思路時,我們會心花怒放;當文稿被領導和有關方面采納、思考和建議轉化為一項項具體的政策和要求時,我們會擊掌叫好。這些點滴,都會匯成寫作過程中的快樂,讓我們慢慢體悟到寫作的滿足感,這時,也就開始漸入佳境了。
找實踐
一般情況下,年輕干部不會有很多寫作的機會,特別是大的文稿,那就需要更加珍惜每一次鍛煉的機會。我的一位老領導告訴我,是一篇小小的通知對他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當年,老領導剛剛進入機關的時候,處長讓另外一位同事起草一篇通知,這位同事當時由于各種原因,匆匆應付,質量不好。處長就讓當時新入職的老領導來寫。雖然只是一篇很小的文稿,但他非常重視,查閱資料,對照格式,認認真真地起草。交到處長手里的時候,雖然還不能完全成稿,但是基本框架和內容還行。于是,處長就帶著他修改完成了通知。自那以后,處長就不斷給他下任務、壓擔子,辦事、辦會、辦文,老領導獲得了更多實踐和鍛煉的機會,成長也越來越快。大概只用了兩年時間,老領導就逐漸超越了機關里其他同年齡層的同事,擔任了重要職務。也許,當初那位同事現(xiàn)在還在疑惑,原來同一個辦公室的,基礎也都差不多,為什么后來的差距那么大。但是,他可能還不知道,就是一篇小小的通知,讓他把進步的機會拒之門外。因此,年輕干部不要怕活兒,要找著寫、搶著寫、爭著寫,要“不怕寫”“寫不怕”“怕不寫”,一有機會就全力以赴,哪怕一時半會兒還沒有大稿子,也要積蓄力量,認真準備,自我加壓,努力提高,只有這樣,一旦機會來了才能抓得住。
靜思考
年輕干部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加上入職時間不長,任務重、事務雜、交往頻、選擇多,特別是受社會上一些急功近利思想和網(wǎng)絡時代快餐文化的影響,容易浮躁、急躁,容易迷惘、迷失,也容易形成碎片化的思維習慣。越是這樣,越需要一種“靜夜思”的心態(tài),越需要一種“極簡”的方式。要精簡欲望、精簡信息、精簡物質、精簡生活,強迫自己沉下心來,靜下心來,深入認真地思考一些重大理論,專注持續(xù)地研究一些重大問題。臺灣大學有一座著名的“傅鐘”,每天只響21下,為的是紀念老校長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蹦軌蛎刻斐槌鲆恍⿻r間安安靜靜地研究些理論、思考些問題,對于年輕干部提高公文寫作水平乃至工作能力,大有益處。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