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關注微博
5月3日,盧女士在駕車途中,因行駛變道原因在成都嬌子立交被張某駕車逼停,隨后遭到毆打致傷。警方提供的張某車上的行車記錄視頻顯示,在航天立交到嬌子立交之間,被毆打的盧女士曾兩次突然變道險造事故。期間,雙方都有互相喊話的舉動,疑似斗氣。這一事件隨即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網絡上出現了海量評論。
帶著憤怒情緒駕駛機動車,俗稱“開斗氣車”,國外稱為“攻擊性駕駛”,在交通違法行為上表現為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違法搶行、強行違法占道行駛、不按規(guī)定讓行等交通違法行為。公安部交管局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因“路怒癥”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共導致事故起數8.02萬起,上升4.9%,2014年又上升2.4%,2015年1至4月份再上升3.7%。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個城市隨機抽取900位司機開展問卷調查,約35%的司機承認自己屬于“路怒族”,在駕車時出現過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爭道搶行、連續(xù)鳴笛催促前車等駕駛行為,也曾因此發(fā)生過交通事故,甚至與其他駕駛人、行人發(fā)生肢體沖突。
問題:你如何看待女司機被打事件?
“路怒”是心疾,既不利于駕駛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他人與自身的人身安全,由此引起的攻擊性駕駛行為是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擾亂交通秩序、危害交通安全。治理“路怒癥”,既需要駕駛員自覺提高素養(yǎng),遵守交通規(guī)則;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引導和監(jiān)督管理,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樹立規(guī)矩意識,強化自我約束!盁o規(guī)矩不成方圓!惫肥褂弥v求先后秩序,一般情形下,有路權者沒有讓路的義務;相應地,無路權的人有不干擾路權者的義務,這是最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違規(guī)違章會降低通行效率,更甚者引發(fā)交通事故。駕駛員要自覺遵守道路路權分配規(guī)則,克服“路怒”,不占道、不搶行,按道行駛,禮讓文明行車,給他人以穩(wěn)定的預期,這是形成高效交通秩序的前提。
及時引導輿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生活中“路怒癥”比較普遍,體現出部分駕駛者的公共意識和道德水準仍有待提高,必須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養(yǎng)成工作,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友善的氛圍。新聞宣傳等單位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宣傳工作會議上對新形勢下加強宣傳工作的要求,及時主動出擊,針對女司機被打等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及時發(fā)出正確的聲音,引導公眾深入參與討論,形成反映最大多數人意志的“最大公約數”,促進公民公共意識的養(yǎng)成。
嚴格道路執(zhí)法,樹牢公共安全“警戒線”。現代社會面臨著越來越繁忙的交通,確保每一名參與者都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對保證交通順暢、保障公共安全、防范交通事故極其重要。駕駛員提高自身素質是前提,是基礎,但僅僅依靠駕駛員的自覺還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行政監(jiān)管,避免任性胡為!奥放钡碾p方把公共領域作為爭斗的場所,其馬路競逐行為危害公共安全屬性非常明顯。針對“路怒”引發(fā)的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等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嚴格依法追究“路怒”癥的違法責任。
完善征信制度,筑牢規(guī)矩的“鐵籠子”。公民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道路上的“路怒癥”只是社會的縮影,其他諸如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旅游中出現各種不文明行為,等等,實際上都反映出增強國民道德素質有賴于更加完善的制度約束。要加快征信制度建設,通過建立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旅游“黑名單”制度等相應措施,將公民的個人行為與其征信掛鉤,將個人征信與貸款、消費額度等經濟手段相結合,通過統(tǒng)一的征信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倒逼公民調整個人行為,提高道德品行和素養(yǎng)。
好仕途遴選
微信公眾號:ahlxksw
讓學員帶著“?”來,帶著“!”踏上成“公”之路